全球還在金融危機的泥沼中掙扎,豬流感來了,世界噤聲一片。當豬貼上“流感”的標簽時,便成了過街老鼠——人人喊打。豬肉價格應聲大跌,甚至賣出了白菜價。我不禁開始擔憂,豬流感會不會對影響中國經濟帶來更多的危機?
事實上,豬流感與生豬無關,豬才是此次全球性危機事件的冤大頭。所幸,4月30號世界衛生組織為豬流感平反,公布將停用“豬流感”這一稱呼,而用學名“A(H1N1)型流感”,中國也改稱甲型H1N1流感,豬們終于與“豬流感”撇清了關系。我看這次世衛組織的平反流動,不僅恢復了豬的“聲譽”,也挽救了中國經濟。
在中國的CPI曲線上,豬肉老是“牽一發而動全身”的樞紐棋子,豬肉究竟是中國人餐桌上天天不可缺少的食品,中國既是豬肉的出產大國也是消費大國,豬肉價格的大幅波動必定牽動著全國上下,影響著中國的物價指數。
2007年到2008年初,豬肉價格一直充當著拉動CPI飛漲的排頭兵。2007年1月至10月,食物類價格上漲11.3%,影響價格總水平上升3.8個百分點,而僅豬肉價格上漲就影響價格總水平上升1.4個百分點。整個2007年,豬肉貢獻了60%以上的物價上升氣力。
受全球經濟危機影響,原本過熱的中國經濟徐徐趨冷,中國的CPI也開始走低,泛起了通貨緊縮的跡象。假如豬流感繼承讓豬充當替罪羊,會因恐驚心理減少公家對豬肉的消費,需求受到按捺,豬肉價格將大幅下滑,豬農以及養豬場會大肆殺豬,跟著養豬數目的減少,又會造成豬肉價格的大幅度上漲,從而帶動物價的持續走高,進而引發通貨膨脹。通貨緊縮與通貨膨脹并存,泛起滯脹,這才是中國經濟最可怕的,中國政府最不愿看到的。
然而,在豬們即將大量被殺的危機關頭,世界衛生組織為豬流感更名了,這下終于消除了公家對豬肉的恐驚,豬肉消費開始恢復正常,豬肉價格漸趨不亂,從而避免了因豬肉價格波動威脅中國經濟。所以說,樞紐時刻豬流感更名拉了中國經濟一把,成為中國經濟的福音。
在此,我國政府應該向世界衛生組織說聲:謝謝!